近日,吉林国文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两例因下肢皮温发凉、行走时出现疼痛而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一名患者左足踇趾已出现青紫样改变。入院后给予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后显示,一例患者为左侧髂外动脉重度狭窄接近闭塞,一例患者为右侧股动脉上段闭塞,均考虑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4月10日在侯传伟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两名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还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正向+逆向“对吻”技术。据了解,该项技术在吉林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术中通过正向导丝技术反复尝试进入右侧股动脉侧支,均无法通过闭塞段动脉。此时,侯传伟主任仔细查看了影像情况,当即决定采用逆行导丝技术完成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相对于正向导丝技术,逆向导丝技术难度更大、风险更高,要求术者非常熟悉介入治疗的各种技术操作手段。
由于患者右侧股动脉上段闭塞,下肢血流减少,右侧腘动脉穿刺难度较大,后在麻醉科刘桂颖主任协助下成功完成穿刺。随后,侯传伟主任凭借多年来的介入经验和沉稳操作,成功将导丝通过闭塞段股动脉,最终使正向、逆向交汇。通道开通后,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也顺势轻松完成。
术后,两名患者皮肤温度明显改善,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行走时未再出现下肢疼痛现象。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带来的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主要累及髂动脉、四肢动脉的病变。所累及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不同平面的慢性缺血改变,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缺血肢体的坏疽、坏死而自行脱落或需要截肢(趾)治疗。
临床上以间隙性跛行为其早期症状,肢体远侧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后期出现静息痛,皮温明显降低、色泽发绀、甚至肢体的坏疽和久治不愈的溃疡。
为常用筛查手段,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该方法无创、方便且花费较低,但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02 CT血管成像(CTA)
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
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开展的DS技术,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
长期以来对于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可能在短期内暂时缓解症状,但是对血管腔已经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即内膜剥脱及血管搭桥术,这些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较长,替代血管两端的流入道、流出道要求通畅,血管吻合口有再狭窄的可能。
近年来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它是在大型X线设备-DSA的导向下,利用专用导管、导丝等技术,扩张或再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一种崭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戒烟、限酒、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血管相关疾病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有很多疾病是可以免除的。但对于疾病我们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能报任何的侥幸心理,积极配合进行治疗。身体健康是无价之宝,请大家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喔!
吉林国文医院介入治疗科引进西门子滑轨CT+Artis Q血管造影机的复合手术室,采用微创介入(DSA、超声或CT引导下的组织穿刺活检、介入化疗栓塞术、肝动脉留管持续灌注化疗、介入化疗栓塞同步CT引导消融治疗、各部位支架及粒子植入、射频/微波消融等)、放化疗、靶向、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多种常见肿瘤疾病进行“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开展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栓塞术、胆道阻塞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术、食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脾亢栓塞术(内科性脾脏切除术)、腔静脉滤器植入、动脉及静脉支架植入等先进技术。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