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则宣传广告上又看到了熟悉的“捍卫健康”四个大字,于是心中不免又想起了我们医学概念中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健康,这种医学上对健康定义相对普通狭隘的健康定义来说更加的完善,也更加的贴切。我们医务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深刻的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并针对定义中的相关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除了身体,心理也非常之重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文关怀”。
美国纽约东北部,一位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这样一则令人深省的一句话,用中文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穿越了时空,久久的流传着,尤其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几乎更是口口传颂,因为它闪耀着满满的人文关怀和十足的医学真谛。
有时候,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认为,现在的科技医疗这么先进,医生的职责就应该是解除患者的所有身体病痛,否则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医生,算不上一个技术高超的大夫。从这句名言中我们能够寻求到真正的答案--有时去治愈,说明了不管医学多么的进步,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的金钱,人们依然会面临着生病和死亡,因为多么先进、完善的医疗也不可能去治愈每一种疾病,更不可能去治愈每一个病人。对此,医生要明白,病人也要理解,不能对医疗抱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我们所要说的是,这句话更着重说明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仅仅要去治愈患者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去帮助和安慰病人。
医疗的工作对象是人,其目的是呵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然我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人的需要,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既有大众化的生物性,又有高级的社会情感,我们不是单纯的器官与系统的相加,所以注重他们身体的时候,心理和精神层面不可忽略。患者到医院就诊,不仅仅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除身体病痛,同时也
希望医务人员在关注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能更多的在他们的理解与帮助下缓解他们自身的不安情绪和焦虑状态。所以,我觉得,一位优秀的医务人员,在践行医务工作的时候,能够认真的去对待患者的这种焦虑心理和紧张状态,能够更多的去关注和帮助他们缓解这种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抒发情绪的机会,然后给予开导。
对病人的帮助和安慰,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真挚情感的传递,安慰和鼓励在医疗服务中,能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感和温暖,能充分的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更好地解除和缓解各种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同时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如果患者和医生缺少情感和各种人文交流,患者很难在短时间的就诊过程中完全的信任、配合医生。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可见语言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缺少心理沟通的医疗行为是不健全的医疗行为,也不可能帮助患者真正达到我们医疗上的“健康”定义标准。
最后,希望我们广大的医务人员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更多的患者回归健康。
微信扫码预约